• 栏目频道
河北外国语学院科技处创新性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
作者:
来源:科学技术处
发布时间:2021-01-17 17:12:18
访问量:1093

孙建忠:“语言相通,人心才能相通,通往世界的路就能畅通”。

01|落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的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高校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持之以恒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河北外国语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02|创新学习形式

       202119日,河北外国语学院校长外事助理、副校长杨振博士组织科技处老师们集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杨振博士结合《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组织学习,通过习近平主席原声播放、杨振博士的解读、科技处全体教师共同探讨的形式学习,《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共分成12个主题,首先学习了第一个主题: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广交朋友、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3|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广交朋友

       习近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孔子说的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朋友到来的愉悦之情。我们邀请中外朋友相聚一堂,就是要感谢大家为中外友好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回顾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峥嵘历程,畅谈长期合作结下的深情厚谊。

       这段话是20145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时讲的。讲话当中,习主席引用了大家特别熟悉的《论语》当中的那一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前不久举行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因为举办地就是孔孟之乡、齐鲁大地,所以这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了大家最常用的问候语。这句名言简而意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好戏连连,精彩不断,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博鳌亚洲论坛以及20186月份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敞开胸怀、广交天下朋友的最好证明。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在当今世界,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 正是在体现中国的方案。那么在中国与世界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怎么样的理念呢?习近平主席又是如何论述的呢?大家请看视频。

二、一带一路

       习近平:中国古代圣贤孟子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刚才的这段话, 2016121日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的演讲的部分。在那次演讲当中,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愿意同阿拉伯国家,共同开创美好未来这样的立场。在讲话当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孟子的那一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那么什么是“天下之正位”, 什么又是“天下之大道"?

       所谓:“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这两句话有一个背景, 在当时,与孟子同一时代,有一个人叫景春,他是所谓“纵横家”的信徒,他跟孟子探讨关于大丈夫的问题。那么在景春看来,当时所谓公孙衍和张仪等人,这些纵横家。他们便是大丈夫。他们只要发怒,天下就动荡,他们只要平静。天下就安宁。那么孟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孟子认为,这些人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他指出,真正的大丈夫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这一段对于大丈夫的论述,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切中了时代脉搏,契合了时代需要,为解决全球化挑战指明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一段讲话。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 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段话是20185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的。讲话当中他再一次强调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是在这个讲话当中,总书记有一处用典, 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那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史典籍,有怎样的含义?

       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两句话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世间万物都共同在成长,共同在发育,各自成长各自的,虽然在同样一个环境里边, 但是,我并不因为我的成长而妨害你,你也并不因为你的成长,而阻碍我的成长。我们要并行不悖。在《论语》里边有这样一段话, 说“礼之用,和为贵”。什么是“礼”呢?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这个“礼”指的就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所谓“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大家共同遵守某种规则,共同遵守某种观念,共同维护某种秩序,那么就能够化成和谐共赢、和谐共存、和谐共同发展的这样一种局面。这就是我们的先祖总结了治国理政,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规律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

       习近平主席提出, 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和为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准则。

思想提升

       通过习近平主席的原声播放、领导解读、集体讨论的形式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与河北外国语学院全球化紧密相连,精准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落到实处、深入人心、走进了头脑、走进了常态。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不断激发,提高了科技处全体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国际站位。


<返回上一页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